例如,神赛物资同一质押物被抵押给多家银行,红岭创投在发现异常后迅速采取行动,寻求法律保护。金融机构应强化风险防控,识别虚构贸易和骗贷行为,以维护市场的健康。庞氏骗局在中国又称“拆东墙补西墙”,“空手套白狼”。可以由单位构成犯罪主体的有集资诈骗罪、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以及保险诈骗罪等5个罪名。
精选案例:助你一举识破6种常见的供应链金融骗局!
供应链金融的繁荣与挑战:识破六种常见骗局
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崛起,宛如一道璀璨的金融彩虹,为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带来了曙光。然而,如同任何新兴领域,它也面临着风险的暗礁。中国人民大学宋华教授揭示了两种狡猾的诈骗手段:虚构贸易的幻象,如大连机床骗贷案,通过精心构造的虚假交易,企图蒙蔽金融机构;信息黑洞的一女多嫁,如上海钢贸案,利用信息不对称在多头融资中玩弄手法。
虚构贸易的案例,如大连机床事件,表面上是完整的交易链条,实则缺乏实体经济的支撑。而一女多嫁的诈骗,就像上海钢贸行业的阴霾,企业通过重复质押、空单套现,甚至自保自融,如广东纸浆案中的企业,利用虚构担保或监管权骗取资金。例如,神赛物资同一质押物被抵押给多家银行,红岭创投在发现异常后迅速采取行动,寻求法律保护。
在一些案例中,恶意串通和虚假仓单成为骗贷的工具,如青岛港有色金属案。这个过程中,多方参与者编织谎言,通过重复开立仓单获取贷款。典型操作包括高价卖出货物,A公司开出仓单,C公司借此融资,B公司接收货物后再次出售,期间还涉及套利、套汇和套税等手法。而资金的挪用,如金联储案例所示,已将供应链金融的初衷转变为信用贷的滥用,脱离了实体经济的轨道。
尽管供应链金融旨在为中小企业赋能,但必须警惕伪供应链金融的陷阱。金融机构应强化风险防控,识别虚构贸易和骗贷行为,以维护市场的健康。供应链金融从业者也需坚守诚信,共同构建一个透明、安全的商业环境。让我们携手,共创一个信息共享、风险可控的未来。
相关阅读
- 供应链金融的操作艺术与实践
- 洞察金融体系的深层逻辑
- 全球贸易巨擘嘉能可的供应链策略
- 揭秘供应链服务的盈利智慧
- 国企供应链的转型与科技力量
什么是庞氏骗局 如何识别P2P行业的庞氏骗局
庞氏骗局是对金融领域投资诈骗的称呼,金字塔骗局(Pyramid scheme)的始祖,很多非法的传销集团就是用这一招聚敛钱财的,这种骗术是一个名叫查尔斯·庞兹的投机商人“发明”的。庞氏骗局在中国又称“拆东墙补西墙”,“空手套白狼”。简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识别方法:
第一,钱到哪里去了?投资人的钱,打给谁了,您明确知道借款的人是谁吗,借款的对象你真的了解得到吗,资金的划转是谁在控制,资金划转的路径您能看到吗?如果不能,那就是典型的资金池!除了国家批准的正规金融机构,凡是设资金池的,基本上就具备了骗钱的第一个条件。
第二,利从何来?您投资了一个项目或者产品,那就要看看这个项目或者产品的利润来源是什么,也就是说,谁,在哪个环节,创造了什么价值,多少。说不清楚,那就算了吧,经营者自己都说不清楚,你要投资,无异于进了赌场赌大小了。凡是发现没有任何环节在创造价值,基本上就具备了骗钱的第二个条件。
第三,世界上有稳赚不赔的买卖吗?绝对没有,有人赚有人赔才是常理。如果稳赚不赔,找你干啥,因为你图的是利息,骗子图的是你的本钱,没有你的本钱怎么付你的利息呢。如果非说有,在一个时期内,借新还旧可以做到。如果你认为自己是击鼓传花的高手,你就大胆的投吧!问题是,鼓不是你敲的,往往花刚到你手里,鼓就不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