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金融百科

上海金融法院 非法吸收众存款直接责任人员怎么界定

时间:2024-08-05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金融百科 文档下载

现金贷通常放款金额在500元至2000元,期限7天至30天。更受诟病的是现金贷平台收取的高额逾期滞纳金。而且目前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网民中,至少2.4亿人没有信用卡,他们全都是现金贷的潜在用户。百服金融发布的报告显示,56.5%的客户申请现金贷次数大于2次,其中申请2到5次的客户比例最高,达到36.7%。“采取疏堵并举等措施,加强对现金贷的整治,已经迫在眉睫。”

现金贷为什么成了陷阱贷?

近日,一款名为“现金贷”的小额、短期线上金融产品引发广泛关注和质疑,无牌照滥放贷款、动辄500%的超高利率、暴力催收、泄露用户隐私等行业乱象不断爆出。
隐蔽收费名目繁多
高额利率远超法律红线
“3秒完成借款”“凭身份证1分钟申请”……打开手机APP商店输入“现金贷”字样,各种平台诱人的宣传语扑面而来。现金贷通常放款金额在500元至2000元,期限7天至30天。
“市场上各种现金贷平台有几千家,很多都是P2P平台转型而来的,也有不少新成立的,因为这个行业挣钱,可以说是暴利。”一家现金贷平台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现在这一行业的综合借款利率都很高,年化利率别说是500%,甚至1000%的都有。



按照2015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如果借贷双方约定利率超过年利率36%,则超过部分的利息应当被认定无效。
记者调查发现,为了规避这一法律红线,国内的现金贷平台通常用隐蔽的方式加到借款人身上,比如手续费、快速信审费、账户管理费等名目。
记者在现金贷平台“钱站”APP的一款“先花钱”产品上看到,一笔7天期的1000元借款,虽然利息只要1.05元,但还要收取信息认证费、风控服务费等总共96.95元,实际到账金额仅为903.05元。这样算下来,综合借贷年利率竟高达505%。
更受诟病的是现金贷平台收取的高额逾期滞纳金。记者在“钱站”上看到,有一款“现金侠”的产品,逾期1天要收取滞纳金20元,也就是说一笔1000元的借款,只要逾期50天还款金额就要翻倍。



服务无征信记录人群
潜藏金融风险
据星合资本对20多万名已借款客户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近40%的现金贷用户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主要为20岁到30岁、相对低学历的年轻群体,这些小额资金除了用于消费外,还用于临时交话费、缴税、资金周转等急用场景。
区域分布上,借款人数超过万人的省份有5个,广东省以3.5万名借款人遥遥领先,浙江、江苏、福建、四川四省的用户数均超过1万人。
星合资本董事长郭宇航指出,银行的风控基于央行征信,但是中国有6亿人没有征信记录。而且目前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网民中,至少2.4亿人没有信用卡,他们全都是现金贷的潜在用户。
然而,这部分借贷人群的特点,也注定了现金贷潜藏金融风险。百服金融发布的报告显示,56.5%的客户申请现金贷次数大于2次,其中申请2到5次的客户比例最高,达到36.7%。申请多次借款的客户中,在多家机构申请借款的人数占比达49.4%。
“现金贷属于消费贷的一种,有一定市场基础,但同时也要加强监管。”上海大学科技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孟添说。



疏堵结合
让现金贷运行在阳光下
针对现金贷规模扩张迅猛,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日前表示,下一步将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实施穿透式监管。
“采取疏堵并举等措施,加强对现金贷的整治,已经迫在眉睫。”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指出,一方面,对于经营失序、管理混乱的现金贷平台,未能按照规定通过备案的,要采取措施坚决予以退出。与此同时,金融监管部门还要加强与公安、法院等部门合作,对诱骗诈骗、违规放贷、非法催债的,由司法机关及时介入,形成高压态势。
加强监管之外,郭宇航认为,终结现金贷乱象的办法之一就是让这一金融产品在阳光下运行,进行持牌管理。
业内人士建议,建立准入制度,在工商登记环节明确现金贷的主体资格和经营范围要求,确立行业从业者的合法地位;建立适当的行业规范,对贷款利率、多头借贷、滚动续贷等突出问题进行限制。
贷款时要注意安全。

非法吸收众存款直接责任人员怎么界定

非法吸收众存款直接责任人员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及案情认定。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
《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规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是在单位实施的犯罪中起决定、批准、授意、纵容、指挥等作用的人员,一般是单位的主管负责人,包括法定代表人。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是在单位犯罪中具体实施犯罪并起较大作用的人员,既可以是单位的经营管理人员,也可以是单位的职工,包括聘任、雇佣的人员。应当注意的是,在单位犯罪中,对于受单位领导指派或奉命而参与实施了一定犯罪行为的人员,一般不宜作为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上述规定为我们构建了单位犯罪中确定相关人员的三种标准:(一)、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三)参与实施单位犯罪但不受刑事追究的人员。

对于“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认定时应将“直接负责”与“主管人员”两方面结合来考虑。“所谓直接负责的行为责任包括两种类型:(1)直接行为责任。这里的直接行为责任是指单位的主管人员因决策、组织、指挥单位犯罪而负有的刑事责任。(2)管理监督责任。所谓管理监督责任是指单位的主管人员因管理、监督失职而承担的刑事责任。”“单位的主管人员,应当是在单位中对单位事务具有一定的决策、管理、领导、指挥、监督职权的领导人员。”
构成单位犯罪其他直接责任人员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单位犯罪的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必须是单位内部人员;第二,单位犯罪的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必须是亲自实施了单位犯罪行为的人员;第三,单位犯罪的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必须对所实施的单位犯罪是明知的;第四,单位犯罪的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必须是在单位犯罪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人员。